Huli's Blog

Learning by sharing

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

| Comments

標題來自於 Rabbie Kao 的個人臉書的這則貼文,建議大家可以先去看一下原文再回來看這一篇。

身為一個比較早出社會的人,最近也剛好有朋友問到我這一題,想說也來發一篇我自己的看法。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首先,我十分認同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人生中的核心問題。你的重大決定應該都會跟這個核心問題有關,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這一題這麼困難,因為它太重要了。

但我認為如果得不出這個答案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也不用覺得灰心什麼的。

有些事情本來就需要透過不斷地探索才知道嘛,隨著你經歷過的事情愈來愈多,也會更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而且這個答案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其實也可以變來變去。

你可以十歲的時候想成為一個守護地球的人,二十歲的時候卻變成一個想要毀滅地球的人,這也是 ok 的。

但儘管如此,還是希望大家都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基本的答案,就是大概模糊地知道自己「目前」想成為怎樣的人,對以後做任何決定都會有幫助。

好了,然後呢?

假設我們已經回答完「自己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了,然後呢?我們就可以來回答「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了嗎?

我想成為一個,藉由程式教學讓每個人都不再覺得程式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專注在程式教育這塊的人

那我應該要進大公司還是新創?

嗯,顯然是回答不出來的。

為什麼?我覺得是因為在「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與「我應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之間有一個 gap,這個 gap 太大導致你沒辦法從這個前提直接導出結論。因為前者的這個問題太核心了,是整個人生價值觀的核心問題。

再者,其實「我應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這個問題其實也問得不好。如果對方真的只問:「我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這種問題,那我也會覺得這個很空泛很爛。但就算對方這樣問,其實我們也還是可以再追問幾個問題,才會更明白提問者想要問的到底是什麼,例如說:

  1. 你為什麼想(或不想)進大公司?
  2. 你為什麼想(或不想)進新創公司?
  3. 你目前猶豫的點是什麼?

以我的經歷來說,通常會問我這個問題的人,可能是已經拿到一間新創公司跟一間大公司的 offer 了,這時候才會提出:「我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這個疑問。

而他們通常會提出這個疑問,其實背後的點有可能是:

  1. 以職涯發展來說,大公司的經歷會不會比新創更吃香?至少大公司大家都聽過
  2. 聽說新創做的事情比較雜,會不會到那邊之後什麼都要做,反而比較像打雜的?
  3. 聽說在大公司只能當小螺絲,只負責其中一部分,會不會很無聊?
  4. 聽說人很少的小公司因為培養新人的成本很高,來了就不想放他走,是真的嗎?
  5. 在新創公司如果公司倒掉怎麼辦?
  6. 新創公司的升遷跟獎金制度聽說都不完整,那選大公司是不是比較好?

因為原本的問題範圍太大,所以我們必須把這個大問題切成很多的小問題,其實這些小問題才是重點。而且你把這些小問題解決以後,大問題也就跟著解決了。

不只是「我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這個問題範圍太大,「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範圍也太大了。

如果以選擇公司的角度,我覺得試著回答以下幾個問題會更有幫助:

  1. 我想進去什麼樣的公司?
  2. 我想擁有怎樣的工作環境?
  3. 我希望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4. 我的職涯規劃是什麼?

當然,這三個問題跟「我想成為怎樣的人」也是有關聯的,例如說你想成為一個很注重環保的人,你就會比較想進去標榜 Eco-friendly 的公司。或是你想成為 40 歲就退休的人,你在職涯規劃上就必須要有完整的規劃,讓你在 40 歲以前可以存到之後一輩子需要的錢。

為了接下來方便舉例,就以我個人為例來回答看看這些問題好了:

  1. 我想進去一間網路公司,因為我喜歡網路快速傳播以及即時的特性
  2. 我想待在一個壓力不要太大但也不能太小的工作環境,壓力太小會讓我覺得無聊,太大會讓我覺得喘不過氣,我不希望找那種可以養老的公司,我需要進步。但我也不希望找每天加班的公司,我覺得這樣的工作環境是有問題的。
  3. 我希望能夠專注在做自己的事情,寫前端就寫前端,寫後端就寫後端,不要找的是前端工程師卻又叫我寫後端。
  4. 我的職涯規劃就是沒有規劃,且戰且走

回答完這些以後,你就有了對於工作的核心價值,這些回答形塑了你想要進去的公司的樣貌,也決定了有哪些因素會讓你考慮進去一間公司。

把上面整理一下,你會發現我想進的公司應該是:

  1. 網路產業相關
  2. 工作 loading 普通,不能太閒也不能太忙
  3. 能夠只專注在一個地方
  4. 沒有升遷制度是 ok 的

職場前輩,就決定是你了!

順利地幫助提問者找出自己對於一份工作的期待以後,接下來就是職場前輩(也就是被提問的我們)可以幫到忙的時候了,還記得上面那些問題嗎?

  1. 以職涯發展來說,大公司的經歷會不會比新創更吃香?至少大公司大家都聽過
  2. 聽說新創做的事情比較雜,會不會到那邊之後什麼都要做,反而比較像打雜的?
  3. 聽說在大公司只能當小螺絲,只負責其中一部分,會不會很無聊?
  4. 聽說人很少的小公司因為培養新人的成本很高,來了就不想放他走,是真的嗎?
  5. 在新創公司如果公司倒掉怎麼辦?
  6. 新創公司的升遷跟獎金制度聽說都不完整,那選大公司是不是比較好?

以提問者一個社會新鮮人的角度來說,他為什麼會問這些問題?因為他不知道嘛,是真的不知道。所以才會用了很多「聽說」,但是實情是不是這樣他也無從得知,因為他根本沒有工作過,所以才會跑來問你。

那誰會知道?就是已經工作過的我們「可能」會知道,儘管不是全部都知道,但至少會比一個社會新鮮人瞭解得多。這就是我認為提問者會來找我的原因,因為我工作過,至少我有在幾間公司待過,所以我能夠回答出上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才是我真正可以幫到忙的部分,而我也很樂意回答這些問題。

假設這些問題都被回答了,那現在就有一些事實是提問者能夠參考的,例如說:

  1. 沒錯,大公司的升遷制度通常會比較完整。
  2. 一般來說,新創做的事的確會比較雜,但可以接觸到的層面也越大,可以學習到的面向越廣。相對來說大公司可能就會讓你專注在某一個部分,比較精,但可能接觸到的範圍就沒那麼大。

這邊要注意的是,如果提問者是有具體提出哪一個公司,那當然是最棒的,因為每間公司的狀況都不同嘛!

像我以前也覺得我進了一間五千人的大公司,制度應該跟我想像中的大公司差不多,誰知道進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們擁抱新創理念,組織架構比我以前待的新創還新創!有些通則,當然就有些特例,很多東西都是每間公司不一樣的。如果能針對某一間特定公司來回答上述問題,那當然是最棒的。

而有了這些事實可以參考之後,提問者就可以對照剛剛他回答的那些對工作的想像來獲得結論,例如說:

  1. 前提一:我希望能夠只專注在一個地方(這是我想進的公司的第三點)
  2. 前提二:一般來說,新創公司會比較雜,大公司比較專注在一塊(上面回答的第二點)
  3. 結論:以這個因素來說,大公司會是比較好的選項

把每一個因素都這樣比一比,就可以大概得出哪一個比較適合自己。

到這邊為止,其實就差不多可以把原命題「我該選擇大公司還是新創公司」給順利解決掉了。

後記

我覺得原文的回答是針對原問題的其中一個面向,但其實還有更多面向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回答。就如同我上述說的,在「想成為怎樣的人」跟「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公司」之間其實還有一條很大的鴻溝,我們可以試圖把這條鴻溝補起來,就能更明確地、更有幫助地來好好回答這個問題。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