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主題:社群的建立與打造
講者是:小嚕
我一直到剛剛看到他 Facebook 頁面才知道我聽過這個人
今天的課內容很豐富,東西滿多的
從行銷開始講起,例如說分成主動跟被動
然後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行銷方式,要針對產品去選擇行銷方式
提到許多例子,說現在有些看起來很新的模式其實以前在沒有網路的時代就有了
例如直播賣東西 vs 電視購物
可能是因為我有追蹤一些行銷名人的關係
所以有些例子我在他們臉書上都看過了,對我來說就沒那麼有收穫
在瞭解網路行銷應該做什麼之前,要先想到網路到底改變了什麼
例如說實體書店 vs 網路書店,現在已經比較少人在實體書店買書
Google 興起之後,許多人看病不再是找醫生,還是找孤狗
(這個舉例讓我想到之前的百度碰到的事件,http://technews.tw/2016/05/05/baidu-crisis/)
接著提及社群
其實社群的概念不只網路上有,而且當沒有網路的時候就有了
例如說保險員可能會賣保險給老師、軍人等等的行業
做的好的話口碑傳開了,那些老師社群就會都跟他買保險
有提到:真的需要粉絲專頁嗎?之類不錯的問題
例如說你是 B2B 的廠商,很有可能就根本不需要粉絲專頁
介紹了一些比較常見的社群的特性跟 TA
Facebook
Instagram
Pinterest
tumblr
plurk
最後講到社群公關
現在一堆公司這部份真的做的超爛
像是臉書小編直接跟網友打筆戰、開地圖炮之類的
或者是死不道歉、罐頭文回覆等等
中間有人問到 Facebook 下廣告的一些問題
因為講師沒有特別講這方面的東西,所以我發現有滿多人不知道什麼是 CPC, CPM 等等的名詞
簡單來說,你在臉書下廣告的時候,它要怎麼跟你收費?
有幾種收費模式:CPC, CPM, CPA
Cost Per Cost, Cost Per Mille, Cost Per Action
CPC 就是有點擊的時候就跟你收錢,沒點就不用
CPM 就是當你的廣告曝光 1000 次的時候收你錢
CPA 就是某個特定動作的時候收錢,以 APP 來說又可以叫做 CPI,因為這裡的動作就是 Install, 安裝
CTR 是 Click Through Rate,想成轉換率就好了
例如說一個廣告曝光 1000 次,被點 23 次,CTR 就是 2.3%
所以,當你下 CPC 廣告的時候
你要儘管能讓你的廣告說明白,不要騙消費者進來
被騙進來人的如果沒有購買,就損失了一些錢,騙越多損越多
那 CPM 就是相反
因為是靠曝光收錢,所以當然愈多人點愈好,點愈多賺愈多
這幾個指標在最後計算結果時,都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例如說你今天下一個廣告,下 CPC,最後跑出來是 2 塊
總共有 40 個點擊,付了 80 元
今天你拿同一個廣告去下 CPM,跑出來是 8 塊,展示了 8000 次,所以也是付了 80 元
但是卻只有 2 個點擊,這時候你這個廣告的 CPC 就是 80/2 = 40
你就可以發現這廣告不吸引人,要進行調整了,或乾脆直接拿去下 CPC
我之前吃飽太閒有下過很小量的廣告,裡面有一些實際的數字
可以參考:[心得] Facebook 下廣告實戰
如果對下廣告有興趣
我推薦這堂課: 電商大講堂,流量煉金術|05 流量品質的轉換率指標
總結一下
講師的口條有改進的空間
講的內容滿豐富的,但我認為沒有什麼「哇」的感覺,沒有那麼驚奇
也比較沒有啟發性,讓人去思考一些東西
有給一些實際案例,但我想看更多還有更具體的數字
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