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li's Blog

Learning by sharing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總結

| Comments

為期一個月的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就在今天正式畫下句點
先幫自己鼓個掌,達成了每一堂課都有寫一篇心得的成就
也因為這些文章,才可以自己再複習一次全部的課程,好好回想一下這一個月到底學到什麼
這篇文章主要分成四個部分:

  1.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是什麼?
  2. 我為什麼參加?
  3. 每一堂課到底在上什麼?
  4. 值得嗎?(優缺點分析)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是什麼?

可以直接參考:https://startuprookies.alphacamp.co/
新創人才預備營,24 小時修煉 × 專案策略實作 × STARTUP 人脈網絡
包含

  1. 專案挑戰:嚴選 8 大公司,核心專案主題作為教學範例,讓你用最貼近業界的模式學習,循著前人的步伐模擬,進而成長
  2. Mindset 改造:ALPHA Camp 與《數位時代》創業小聚結合彼此特長,開設 24 小時系列綜合課程,培養新創技能與 Mindset
  3. 精實執行:每堂課都設有需要達成的學習里程碑,並以專案帶你從根本理解背後的思維,讓你的學習更有系統
  4. 探索無限可能:學習不該僅止於當下,從業界資深先進前來擔任 Mentor 到一日職務參訪等,都是我們期望給你的更多可能性

上面都是直接複製網站上面寫的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教你一些關於 startup 相關事情的課程
讓你的 mindset 更貼近 startup 所要的,並且會有專案來讓你練習

上課時間為平日二四晚上與週日早上
週日早上是分組課程,分成科技組跟商業組,因為科技那邊我大部分應該都會了,就跑去商業了
所以心得文只會有商業組的部份

我為什麼會參加

我一直都對新創公司滿有興趣的,而 ALPHACamp 我也耳聞大名已久,一直很想看看到底教的怎麼樣
總之我的理由有三個

  1. 學生半價(沒錯,我現在是學生了)
  2. 對 ALPHACamp 的好奇
  3. 想學習與 startup 相關的事情

每一堂課到底在上什麼?

我會附上每一堂課我的完整心得連結
如果懶得看完整連結的,我這一篇也會再打一些簡短心得跟對課程的評分(滿分 10 分)
有空的話還是建議看一下完整版心得,內容會豐富很多

第一堂:新創公司如何撼動大產業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1

講師是 ALPHACamp 的創辦人 Bernard,講話速度滿快的然後中英文夾雜,要多用點心力才能跟上他的速度
這堂課算是「新創概論」,例如說:什麼是新創公司?新創公司要具備什麼樣的要素?
也介紹到了破壞式創新的意思跟範例
上完這堂以後,對新創在做的事情就會有個基本概念

講師的上課方式是一直走來走去然後跟學生互動,我還滿喜歡這種方式的
這堂課我給 8 分

第二堂:何謂有效團隊與商業戰略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2

這堂課講一些跟團隊、策略、商業模式等等有關的東西
但給我的感覺很像在大學上課,就是照著書本念一堆定義跟概念,實作跟範例的部份少很多
我回去看我寫的心得文,發現內容滿少的,應該是因為這堂課學到的不多,我也不知道能寫什麼
這堂我給 6 分

第三堂:我的獲利時代:商業模式圖(分組課程)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3

這堂圍繞著商業模式圖在討論,整堂課都在討論與商業模式相關的議題
例子很多,而且非常發人省思,你會了解到許多看似很平常的事情,背後都不簡單
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一個事業要成功,往往都是海底下你看不見的那 80%

會帶我們用實際案例去思考,激發我們的 idea
像是:雜貨店跟 711 的商業模式差在哪邊?
雜貨店可以提供的價值還有:一個傳遞資訊的場所,左鄰右舍可以跟老闆聊八卦
711 除了商品以外,還有提供訂票、繳費等等雜貨店無法提供的服務
雜貨店的收入來源只有商品,711 還有廣告收入、代收手續費、上架費等等

我真心推薦這位講師,我給這堂課 10 分滿分
滿分的理由我有寫在完整的心得裡面,但最大的原因應該是他引發了我很多思考,讓我去想一些平常不會想的問題
這一系列課程,這堂是我上過最棒的

第四堂: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4

這堂講師的背景滿酷的,有幫英雄聯盟做過使用者調查,實務經驗很豐富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跟我們講一件很重要的事:丟掉你舊的思維
這很難,但你要想辦法
有多難?就跟前面是懸崖然後叫你跳下去一樣難

課程裡面舉到很多實際例子
像是問問題是有技巧的,你問錯問題會把你導到錯誤的結論去
很多人會以為數據是拿來找答案的,但更重要的是,你應該去找的是問題
就算數據看起來是這樣,你還是要不斷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會不會是哪裡出了錯?

這堂就是講許多跟使用者有關的事情
你要先認知到:你真的不是你的使用者,但你要想辦法設身處的化身為他們
從使用者那邊得到的回饋可以做不同的分析,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質化跟量化兩種要並重,不能只做一個

這堂我給 9 分
因為有講到很多案例,以及我們常見的錯誤認知
不斷強調:拋棄舊的 mindset 這件事情

第五堂:如何建立設計思維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5

雖然講題是設計思維,但這堂並沒有講到設計思維的進行方式之類的
但我之前有跑過設計思維的流程一次,所以大概知道會有哪些東西

這堂主要是講師分享一些自身的經歷
他們在幫大公司做專案的時候,會找一些方式想辦法化身為使用者
例如說做一個電信公司的案子,直接跑到國外的鄉下去買買看 sim 卡
看看整個流程是怎樣,民眾是用什麼標準去挑選的

design thinking 的重點是在「思考」,而不是在「設計」
其實精實創業、設計思考都有很相似的概念
重點就是:嘗試、學習、嘗試、學習...

這堂課我給 7 分
有分享實際的案例很不錯,但沒有那麼有啟發性
沒有辦法激起太大的思考,導致比較像是在聽故事而不是學習

第六堂:深入剖析商業計劃(分組課程)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6

講師是吃義頓飯的創辦人,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相關經歷
我很喜歡這位講師!很喜歡拿 NBA 或是籃球來舉例
感覺很好相處,上課也很活潑

因為認識很多新創圈的人,所以都會拿其他朋友的實際案例來分享
當然自己也創業一段時間,也有講很多自己的經歷

這次的分享大概提了一下商業模式跟商業計畫有什麼不同?
簡單來說,商業模式就是在「自圓其說」,至少不會出現內在矛盾
這樣一套講起來,「聽起來」是一套可行的模式

可是,你要怎麼達到你遠大的目標呢?就需要商業計畫了
裡面可以提到:要解決的問題、客群、市場規模、競爭對手、團隊、財務等等的資訊
讓投資人瞭解有關於公司的一些情況

這堂比較特別的是最後面有分組練習時間
大概 6 個人一組,討論出一個想法之後上台給一個三分鐘的 pitch
在時間壓力之下要完成這件事情不太容易,但還滿有趣的

我給這堂課 9 分
因為講了很多新創公司的實際案例,我最喜歡聽這種東西了
我特別喜歡聽的是:出乎意料的案例,但真的實際發生了
這時候你就會知道理論跟現實有差距,你理論學的再怎麼好,現實還是會有出乎意料的地方

第七堂:從 0 到 1 的新創軟體工程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7

講師是鼎鼎大名的 ihower,也是 ALPHACamp 的 CTO
這堂課就是給你一堆名詞然後解釋這些名詞在幹嘛

例如說程式、組合語言、編譯器等等
然後 C, C++, Java, Swift, python, ruby... 大概介紹一下
就是介紹靜態跟動態程式語言有什麼不一樣,差別在哪裡
哪些語言主要是拿來做什麼、哪些語言的職位薪水最高、大公司有用哪些程式語言

還有要開發 app 的時候有哪些選擇
native, hybrid or web app
彼此之間的比較

我自己是認為對外行人來說,應該滿吃不消的
短時間被灌輸這麼多名詞,而且有些我認為是不必要的
例如說靜態跟動態語言我就認為不一定要講,其實比較細節的地方可以省略
App 那邊也有點混亂,畢竟有一堆組合,其實有些不一定要講

這邊我還是比較推薦我自己要開的課:http://course.huli.tw/
希望能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讓大家理解一些基礎概念

這堂課我給 7 分
基本上就是不斷解釋名詞,內容很豐富,但還是有些內容非工程師應該聽不懂
可能會一頭霧水不知道台上在幹嘛
不過其實我來給分不太準,因為內容我都懂了,可能外行人的給分會比較客觀

第八堂:社群的建立與打造(分組課程)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8

這堂課主要是在講網路行銷,前半段在講行銷的一些基本概念,後半段就專講社群的部份
課程內容很豐富,講了很多東西,比較有記憶點的大概是網路跟沒有網路的差別
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是直接從網路行銷開始,沒有接觸過傳統行銷
有些自認為很新穎的模式,其實在實體早就有了
例如說購物直播 vs 電視購物,其實概念是一模一樣的

社群行銷則是介紹幾個管道:Facebook, Tumblr, Instagram, Pinterest 等等
哪些管道適合哪些受眾之類的
但同時也要我們想清楚:我們真的需要社群行銷嗎?

最後一部分講到社群公關,應該怎樣做會比較好,還可能可以化危機為轉機

這堂課我給 7 分
理由是講的內容滿豐富的,但我認為沒有什麼「哇」的感覺,沒有那麼驚奇
也比較沒有啟發性,讓人去思考一些東西

第九堂:如何創造使用者喜歡的產品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9

這堂請到 shopline 的 founder/CEO, Tony 來分享自己的心得
像是他怎麼開始創業的?創業之前做過哪些事情?
他們怎樣找到 PMF?怎麼獲得投資的?

我認為這堂很不錯的地方是在於,很多分享都是 Tony 本身的體悟
都是他創業過後萃取出來的精華
所以他可以告訴你:

  1. 我做過這件事
  2. 我知道做這件事之後會怎樣,因為我經歷過
  3. 所以我知道,這件事情下次怎麼做應該會更好

但他也有強調,你不一定要聽他的,那是他個人的經歷
我滿喜歡聽這種分享的,因為是發生在講師身上的實際案例

有提到說要做的功能很多,應該怎麼排優先權?如果功能太多,是不是要砍掉?
團隊中應該要有哪些成員?怎樣的架構會比較好?

這堂課我有兩張投影片很喜歡,之後還寄信給 Tony 問說能不能截圖到 blog 分享
後來他們覺得我的心得寫的不錯,轉載到他們的 blog:SHOPLINE CEO 精彩分享:我們只做店主需要的產品(ALPHA CAMP課程心得)
感謝 shopline 的賞識 <(_ _)>

這堂課我給 9 分!
你可以知道 shopline 為了成為更好的產品,做了哪些改變
也聽到很多自身的經歷,我認為這些是最寶貴的東西,因為都是透過自己的血淚與努力換來的

第十堂:如何建立品牌價值(分組課程)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10

找奧美的人來講品牌,感覺還滿合適的
只是他們做的專案都是大公司的,新創這部份也還在摸索

有大概介紹到什麼是品牌?為什麼需要品牌?
也有同學提問說:可是新創公司沒錢,怎麼做品牌

總之就是跟品牌有關的疑問跟案例在這堂課都會提到
我認為在品牌的部份講的不錯,有讓我更了解品牌的意義在哪裡

只是裡面有一段在講 Growth hacking 的我真的不懂到底關連在哪
詳細內容在完整的心得裡面有

最後有練習時間,讓我們分組畫金三角

  1. 你的客戶是誰?
  2. 你能提供什麼價值?
  3. 客戶為什麼要買單?

滿有趣的,可以看到其他組別在想什麼
也有評論說每一組畫出來的哪邊可以再更好,可以再更完整一點

這堂課我給 7 分

第十一堂:成為新創圈搶手人才

[心得]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11

這堂其實比較不像是課程,像是參加外面活動的座談會之類的
就兩個講師跟主持人 Bernard 坐在前面不斷提問跟回答
但問的問題一定都是跟新創,或是跟招聘有關

其實我覺得這堂課改成原本規劃的:找資深 HR 來講,說不定更好
或是找資深 HR 跟一個 CEO,專注講以下幾點:

  1. 他們公司是如何招聘?看到哪些履歷一定刷掉?哪些一定找來面試?
  2. 招聘的管道有哪些?不同管道找來的人差在哪裡?
  3. 新創公司的面試跟一般的有什麼不一樣?
  4. 在新創公司工作跟大公司有什麼不一樣?
  5. 在新創公司,會做些什麼事情?(實際工作內容,例如說一天的行程大概是怎樣)

或者是找以前 bootcamp 的學員,現在在新創公司工作的回來分享也可以
我自己是覺得這樣比較符合這個主題啦
這堂大概給個 7 分吧

值得嗎?(優缺點分析)

終於來到了這篇的結論,「值得嗎?」
其實我不打算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我只打算把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判斷值不值得、是否要報名這門課

課程的部份都寫在上面了,想知道在上什麼內容、上的怎麼樣,看上面的心得就夠了
下面寫一些與課程內容無關的部份

優點

  1. 有課程學習網站,提供補充資源與課程投影片供學生複習
  2. 有課程討論區(雖然沒什麼人在用)
  3. 課堂上有實作練習的機會(兩次,pitch 跟畫三角形)
  4. 準時上課(平均只 delay 個五到十分鐘左右)

缺點

  1. 課程調動頻繁,許多講師都跟原本表定的不同
  2. 專案只做到第二週,好像就沒有後續了
  3. 作業沒有人批改,所以你也不知道自己哪邊可以加強

話說我觀察到很有趣的一點是課程後的問卷
一開始是用 Google 表單,下課時用簡訊發網址給學生
再來是實體表單,接著又換回 Google 表單,網址改放在課程學習網站上
我還一度懷疑是不是在做 A/B testing XD

對我來說,儘管有些課沒有很喜歡,但大多數的課是有幫助的
有帶給我一些新的想法,對新創也更瞭解了
是有學習到新東西的一門課程,也認識了很多厲害的講師

最後,以這篇總結心得文為 ALPHACamp Startup Rookies 系列課程畫下句點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